“大学生要把自己放到岗位上去认识职业、提升求职力。”老教师钟义盛已经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退休13年了,而他的大学生就业无偿服务事业也干了13年,平均每年帮助百余名学生成功就业。这些年,钟老师已成为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人才输送桥梁,而这座“桥梁”打通的不仅是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信息通道,更是初出茅庐的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壁垒。
尽早启动求职
钟义盛上世纪80年代就到立信工作,退休前在原审计系担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系主任。时代发生变化,毕业生从“坐等”企业来要人,变成要“出门”推销自己,他由此开始关心学生就业,也成为了一个观察者。“但是学生就业好像越来越不急了,家长也不像以往推着子女去就业,而是‘顺其自然’发展。” 钟义盛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个人成长离不开职业发展,而社会发展迅速,财会领域专业性又强,大学生更应该在现实业务中锻炼和积累。因此更应该“尽早”求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一定要有积极的态度,尽早准备就业。” 钟义盛指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现实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定做出战略调整,消减人力,受创较大的行业更是缩减招聘需求;另一方面,国外疫情爆发,大量留学生回国找工作,也加剧了国内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每个求职的学生,钟义盛都要看过简历,再聊上至少一两次,成绩、经历、人品都优异的学生,就推荐到大所去。而对于相对普通的学生,他也从不拒绝,比如从没实习过的,就先介绍到小所补实践。今年团队早早开启就业工作,早在8月就开始向用人单位推荐2021届学生,截至上月,内推人数已超过800人次。“内推已经开始了‘车轮战’,尽早开始求职准备,尽可能获得多的机会。”他说。
在实战中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也是求职的关键。”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沈劼看来,大学生求职能力的提升不仅在于面试技巧、职场礼仪,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以及知悉自己在职场中的能力高低,而这些经验更需要从实践中获得。为此,学校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和职场风云挑战大赛,通过这些校内活动,学生能尽早感受“模拟职场”,在实战中“查漏补缺”。“机会只会留给准备好的人。比赛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如果只有大一大二,比赛中发现的不足还有时间补短板,如果已经大三大四,会更客观了解到自己竞争力的强弱,抓紧完善自己。”一位大赛获奖学生分享道。
在许多学生还对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感到迷茫之时,已经有不少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今年到目前,我们学校已经有50多位学生完成了三方协议签约,通常这些率先签约的学生反而常常同时收获多个offer。”沈劼也颇为感慨,“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是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工商管理学院的小李就是今年首批签约学生中的一个典型。小李入校时就对自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希望未来能到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为了这一目标,她从大一就开始参加社会实践,在许多个寒假和暑假里主动报名参加会计师事务所面向大学生的训练营,在一次次训练营或实习的过程中了解意向单位,坚定自己的目标,同时认识自己在职场中优势和短板。
钟义盛曾遇到一位挂过科的学生,他了解到学生对就业认识不足,但当过兵能吃苦,就推荐给一个想招男生的会计师事务所。“你到底是不是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你是不是真的做不到?”钟老师每个月的手机费都要花掉四百多,他与每位求职学生聊上至少一两次,向他们展示职业发展的前景,也在了解学生之后,常常用这样的问题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归根结底做事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有积极上进的心,有踏实认真的态度,自然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